北京市將新添約40個實驗室,助力科技創新
北京市將新添約40個北京實驗室,與已經建成的北京實驗室一起,形成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知識創新高地、技術創新源泉、人才薈萃舞臺和學術交流窗口,助力科技創新。
《北京實驗室建設發展規劃2017-2035》近日發布,明確將設立專項經費對實驗室進行滾動支持,以5年為一周期,結合實驗室建設領域和需求,對每個實驗室每年給予300萬至800萬元的經費投入。北京實驗室,是北京高校承接國家和北京市重大任務,組織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高水平學科建設、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開展高層次學術合作交流的平臺。
實驗室的5項重點任務,都與“新”有關。比如科技創新新方向,促進多學科協同,前瞻性布局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提升源頭供給能力和水平;推動學科建設新發展,積極承擔國家和北京市重大科技任務,以任務為牽引,推進學科開放與交叉融合,促進新興學科形成,培育特色學科,提升高校和學科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實驗室要探索人才培養新路徑;搭建科技合作交流新平臺,建立開放課題和訪問學者制度,充分利用實驗室學科優勢和平臺資源,吸引、凝聚國內外優秀學者,共同研究、聯合攻關,聯合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促進高水平成果產出;創新運營管理新模式,形成以創新質量和貢獻為導向的評價機制,分類實施同行評價、第三方評價和社會開放評價。
市教委為北京實驗室設定了明確建設目標:在一些國際科學前沿和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產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重大科學價值的原始創新成果;同時推動一批高精尖學科建設,支撐優勢和特色學科發展,促進多學科交叉融合,培育新興學科,推動相關學科進入國內或國際一流前列;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新型、復合型優秀創新人才,成為相關領域高水平人才匯聚、創新人才培養和國際高端人才交流的基地;與國內外一流高校、科研機構建立實質性合作等。
具體建設按照“成熟一個,建設一個”的原則,分步分批實施。具體實施程序包括:總體規劃、高校培育、高校申請、宏觀論證、領域論證、立項建設、年度報告、中期評估、周期驗收等9個環節。高校作為北京實驗室建設和發展的主體,將在研究生培養指標、人才計劃、出國訪問學習、重大科研任務申報、資金、科研用地等方面給予配套、優先或傾斜支持,并指導實驗室加強安全管理。
本市鼓勵高校和實驗室積極爭取中央和北京市有關部門、行業、企業、社會等各方面的支持,形成政策和資金的多元化支持格局,發揮集聚效應。實驗室其他渠道支持經費原則上不得低于專項經費的30%。
每年,各牽頭高校負責向市教委報送實驗室上一年度的執行狀況和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建設第三年,市教委將進行中期檢查,根據中期評估情況,提出實驗室建設發展的建議。建設期滿,市教委組織實施周期驗收,并建立激勵約束和淘汰機制。